DQZHAN訊:上海電氣:2017年新增風電設備訂單112.8億元
3月29日,上海電氣發布《2017年度社會責任報告》(下簡稱“《報告》”),并且于日前正式公布2017年年度報告。
從上海電氣公開的2017年年報中了解到,2017年,上海電氣實現營業收入 795.44 億元,同比下降 10.13%;沒有實現比上年同期增長的目標,主要是因為2017年受宏觀政策影響,燃煤發電設備及其配套業務營業收入同比減少較多。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20.60 億元,同比上升 10.96%。
2017經營情況分析
2017年,上海電氣在風電設備領域,致力于創造有未來的能源,目標成為全球**的風電全生命周期服務商。上海電氣持續改進產品性能、質量,拓展服務業務廣度和深度,為用戶提供更經濟、更穩定、更智能的風電整體解決方案。目前上海電氣取得中國*多的海上風電業績,產品可靠性得到了充分驗證,并積累了豐富的工程服務經驗。在智能化方面,“風云”系統平臺已經接入了超過 60 個風電場數據,依托大數據不斷提升風電機組運行質量。
現代服務業方面,在發電設備服務業領域,上海電氣將從過去單一以火電市場為主,向新能源及分布式能源領域擴展;逐步具備風電、環保、燃機等工程項目的承接和執行能力。
2017年,上海電氣實現新增訂單1004.6 億元,同比下降 17.8%;其中:69.2 億元(其中:未生效訂單人民幣 824.4 億元),同比下降 7.1%;在手新能源及環保設備占 17.2%,高效清潔能源設備占 24.6%,工業裝備占 39.5%,現代服務業占 18.7%。截止2017年末,上海電氣在手訂單為22訂單中:新能源及環保設備占 14.2%,高效清潔能源設備占 49.3%,工業裝備占 5.2%,現代服務業占 31.3%。
在風電業務領域,上海電氣相繼承接了浙江舟山普陀 132 兆瓦、上海臨港 100 兆瓦、福建三川 70 兆瓦等海上風電項目訂單;報告期間,我們完成了江蘇如東 38 臺 4.0 兆瓦等級的海上風場建設,這是迄今為止亞洲已經建成的裝機容量*大的風力電場;上海電氣首臺 6 兆瓦海上風機在福建興化灣吊裝成功,鞏固了在海上風電市場的**優勢。
2017年,上海電氣新增風電設備訂單 112.8 億元,同比下降 13.36%;報告期末,上海電氣在手風電設備訂單人民幣 151.7 億元,同比增長 33.54%。上海電氣正為成為全球**的風電全生命周期服務商而努力,將以技術**、商業模式**以及盈利模式**為手段,實現從風電裝備制造商向解決方案服務商轉變、從市場跟隨者向行業**者轉變、從本土化向國際化轉變。上海電氣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遠程管理平臺“風云”系統正式上線,開啟了新技術時代風電站服務新模式,上海電氣智能云維護平臺“風云 1.0”遠程已成功接入 60 余個風場,未來在“風云”系統方面還將繼續加大在人工智能上的技術投入。
2017年主要經營情況
2017年,新能源及環保設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 110.18 億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 17.73%,其中,由于核電近期未有新核準項目開工,使得核電核島設備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;受國家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的影響,2017 年陸上風機裝機速度明顯放緩,使得報告期內集團風機營業收入有所下降;同時,環保板塊業務擴張較快,收入較上年同期上升較多。板塊毛利率為 22.2%,同比增加 0.6 個百分點。
2017研發投入情況說明
風電領域,上海電氣不斷提升自主研發能力,推動關鍵技術**,特別是在大容量海上風機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,2017 底首臺 6 兆瓦海上風機福建興化灣吊裝成功,為全球頭個大功率海上風電樣機試驗風場迎來國內*大功率海上風機。上海電氣成功中標福建莆田 10 臺 7.0 兆瓦機組訂單,上海電氣 7 兆瓦海上風電實現首單落地,該機型是目前國內商業化運行的*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。上海電氣的智能云維護平臺“風云 1.0”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對風機實施全方位的監控和維護、優化,自正式上線以來,從 2016 年 19 個風場遠程接入已提升到 2017 年 60 余個風場數據接入,完成全新的遠程運維中心和數據中心搭建,實現新的運維管理模式,為上海電氣旗下風場提供智能的全方位全周期數字化運維服務。